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动态  |  正文
首钢矿业:老矿企的“智”与“治”
发表时间 :2022-11-01    来源:中国矿业网
  老矿企的转型与创新一向备受关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是业界颇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公司不断做强主业,打造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基地,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地采充填矿山马城铁矿建设步伐加快,为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做出贡献;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培育新产业,打开京津冀鲁及长三角市场;着力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全国矿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经验与模式。
  稳固基本盘,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以下简称首钢矿业)持续加快探索转型和升级步伐——不断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推动智能矿山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拓展绿色空间……在绿色发展、智能矿山建设、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利用等方面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智能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是近年来许多矿企都在思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钢矿业不断探索转型步伐,提出第三次大发展目标,发展矿产主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运输物流产业、相关产业“四大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作为首钢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基地,十年间,首钢矿业在挖潜、提高矿产资源供应能力保大局的同时,谋划推动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发挥其作为资源企业“定星盘”的作用。
  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马城镇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这里是首钢矿业正加快建设的马城铁矿地采新矿山。据介绍,该矿山达产后年可产铁矿石2200万吨、铁精粉700多万吨。“我们的目标是将其打造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智慧矿山。建设过程中,依靠自主创新研究铁精矿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打通了68.4公里精矿‘大动脉’,创造了国内长输管道连续施工、一次性贯通的新案例。”马城铁矿技术工艺部韩永强介绍说。
  马城铁矿矿区总面积为9.76平方公里,资源储量达9.95亿吨,是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地采充填矿山。在矿山建设过程中,“智能采矿、无人选厂、绿色开发”成为设计和建设关键词。
  这座生产成本低、单位能耗少、生态影响小的绿色智能矿山建成投产后,首钢矿业精矿粉产可突破1000万吨,由此迈入国内冶金矿山行业第一方阵。不仅如此,稳定的供矿能力、持续提升的矿粉自给率,能为提高钢铁板块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作出更大贡献。
  稳固矿产主业的同时,首钢矿业也积极推动其他产业发展。以蓝天保卫战为背景,抓住“公转铁”政策契机,依托建材产品大规模外销,首钢矿业发挥自有200多公里铁路优势,大力发展运输物流产业;逐步发展装备制造、电力修造、设备维检、工程建设、技术服务五大关键业务。
  2017年,首钢矿业首次进军海外工程市场,高质量完成了首钢秘鲁铁矿新选厂钢结构产品制作安装任务。2018年,首钢矿业首次承揽第一个海外信息化项目,赞比亚中色非矿MES项目成功上线。2020年,与中国电信5G团队合作在金川集团龙首矿全球首次实现“5G+电机车无人驾驶”技术……首钢矿业“出海”,同样展现了强大的业务实力。
  矿山增“智”,智能矿山建设助力企业提效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大潮下,矿业作为传统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将成为创新聚焦点。近年来,首钢矿业加力推动智能矿山建设取得成效:
  地下采矿生产智能化。2014年,首钢矿业自主研发的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在杏山铁矿投入运行,井下运输率先进入无人时代。
  露采生产高效化。对大型矿车智能调度系统、钻机自动布孔等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选矿流程自动化,实施了“泵站无人值守”远程控制、选矿磨选流程设备“一键启停”等项目,让选矿更智慧。
  推进建材产线全流程自动化建设。以“无人产线”为目标搭建裴庄建材产线自控系统,实现了产线现场无人操控、一键经济启停。
  信息管理集成化。实施水电平衡管理、设备终身管理,推进集中计量向智能计量转型,开启了物资计重无人化时代,提升精益化管控水平。
  在具体实现途径上,首钢矿业以搭建智能采矿、智能选矿、智能运输、智慧管理4个平台为途径,以自主开发工业自动化控制“一张图”、管理“一张图”为载体,加快智能矿山建设进程。
  “‘一张图’的主要载体是按产线搭建工控版和管理版两个‘一张图’。工控版是将生产线的所有设备集中到‘一张图’上操控,实现现场无人操作,取消分散控制室,推进一键经济启停及流程自主调控。管理版‘一张图’实时监控分析系统是信息系统,要集成现场数据和专业管理平台信息,实时监控生产线运行状况,并自动分析日月年的产量、设备、质量、消耗、成本等情况,实现智能预警、智慧分析、辅助决策,提升生产线经营水平。”首钢矿业智能矿山团队负责人刘兴强介绍。
  采、选环节是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环节。在首钢矿业杏山铁矿地面生产指挥中心,自主研发的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指挥着井下-330米水平电机车全自主运行,成为全国首例。“让工人从地下走到地上,坐在操作台前喝着咖啡工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钢矿业自动化专业主任师马著说。
  首钢矿业工控版“一张图”推进了现场无人操作、一键经济启停、流程自主调控。“我们通过应用工控板‘一张图’,研发了‘即时启动’模型,实现各设备提前料流1分钟即时完成启动,颠覆了逆物流启动的传统模式,预计年节电41.22万千瓦时。”首钢矿业计控检验中心计控科副科长张艳兵介绍。
  矿山添“新”,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首钢矿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起步于“十三五”,利用铁矿石开采加工产生的废土石、尾矿砂等固废,首钢矿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砂、建筑砟等绿色建材,市场覆盖京津冀鲁及长三角地区,培育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这场绿色变革是如何推动起来的?
  原来,首钢矿业经过60多年生产,堆存了超过20亿吨的废土石、尾矿砂等固废,面积相当于3700多个足球场,而且每年还新增4000多万吨,并需对排土场、尾矿库不断增容、扩建,投资量巨大,固废处置成为棘手难题。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出台后,如何实现减量排放、对固废合理处置和开发利用成为首钢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首先源自思想观念的革新。首钢矿业广大干部职工在“两山”理念指导启发下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和生存发展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双向赋能的共同体。废土石、尾矿砂等固废也能成为建筑材料。如果探索出工业固废资源化、产业化的新路,就能变“废”为“宝”,企业也能在绿色发展大潮中抢得先机。
  创新,来自对市场形势和环境变化的洞察。一是市场需求新变化带来机遇。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使环渤海区域建材产品年需求量大幅提升。二是生态环保管控政策变化带来机遇。开山炸石、河道采砂等受到限制或被禁止,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尾矿综合利用。三是产业政策变化带来机遇。北京市将在环京周边打造10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绿色建材生产基地。
  发展新产业要紧密结合自身优势。首钢矿业分析认为,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具有一定优势:一是资源优势。矿业开发中产生的巨大的资源存量,是生产绿色建材的优质原料。二是运输优势。首钢矿业自有铁路200多公里,使物流更加便捷。三是土地优势。生产加工可不新增建设用地。四是成本优势。与建材矿山相比,首钢矿业发展综合利用产业的生产流程短、加工成本低。
  在深入分析内外发展环境、机遇与优势后,首钢矿业坚定了发展信心,确立了发展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战略。为此,首钢矿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对接,到生产示范基地考察,赴下游市场调研,整理调研报告35份,明确了利用固废生产优质砂石骨料、协同回收铁矿石资源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首钢矿业新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启。一方面,升级原有主流程附属产线,完成水厂尾矿高效浓缩和尾砂干排、杏山建材产线改造等。首钢矿业自主开发了尾矿一体化处置全流程技术装备,实现了选矿环节废弃物零排放,扩充了尾矿库库容,为国内矿山建设尾矿库带来了新解决方案。例如,在大石河铁矿石磁选项目中,首钢矿业探索大型矿山排土场废石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制备出强度等级C70以上的混凝土,大大提升废石产品化率。
  另一方面,加快独立产线建设,先后完成大石河铁矿石磁选项目、裴庄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等产线建设。截至目前,首钢矿业建成7条建材产线,产能超1400万吨。“生产线建设中,我们注重打造绿色产线,累积关键技术,探索绿色技术,在产线高效率、低能耗、零排放上下功夫。”首钢矿业有关技术负责人介绍。
  按照“像重视矿产主业一样重视新产业”的管理思路,首钢矿业建立健全了管控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管理。2021年以来,该企业坚持问题导向,压实各方责任,引导职工群策群力搞技改,推行“一贯到底”精细化管理模式。
  为“走出去”深耕产品市场,首钢矿业立足自有铁路优势,抓住国家“公转铁”政策,瞄准建材资源稀缺城市,抢占先机。2018年9月23日,第一列运输产品的火车进京。之后,产品销售拓展到河北沧州、山东德州等市场。2019年产品进军海运市场。2020年初“首钢绿色建材”海运第一船开进长三角,目前已覆盖上海港、江阴港、连云港等区域。
  如今,首钢矿业的综合利用产业已形成千万吨产能规模,生产建筑砂、建筑砟等12种主营产品,市场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区域,成为北京市建筑砂石绿色基地、中国砂石行业大型绿色砂石基地。曾经的废弃排土场、砂山石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老矿山再度焕发出青春,为企业拓宽了发展之路。
  矿山披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首钢矿业坐落于群山环抱的冀东长城脚下,背靠燕山,面向渤海,百里生产生活区域与周边生态环境有机融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首钢矿业便将绿色的足迹带到荒山、排土场、尾矿坝……
  绿色发展是时代主题。首钢矿业践行国企担当,统筹生态恢复治理,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拓展绿色空间,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消纳固废资源,最大限度腾让土地,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首钢矿业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水厂铁矿获评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坚持每年从3月至10月持续复垦绿化。目前水厂铁矿基本实现排土场、尾矿库可绿化率100%目标。杏山铁矿入选河北省绿色矿山储备库。
  首钢矿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在大石河裴庄区域实施土地复垦;引进种植巨菌草,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指导下,“百亩菌草园”初具规模;逐步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导入新兴产业,促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
  10年间,“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成为首钢矿业干部职工的普遍共识。首钢矿业不断拓展绿色空间。落实国家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三同时”制度,高标准完成孟家冲尾矿库、大采排土场等停用采排场的治理,昔日的荒滩野坡变成了茵茵绿洲,实现了土场变林场、砂库变公园。首钢矿业获“中国矿山行业绿色发展示范单位”“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大石河铁矿大采尾矿库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自然资源报)
Baidu
map